恩替卡韦分散片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认识
更新时间:2018-10-12 作者:admin 文章来源:网络 点击次数:2524
恩替卡韦分散片用于慢性乙型肝炎,中医学本没有“慢性乙型肝炎”这一病名,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,可以归属于中医的黄疸、胁痛、郁证、积聚、虚劳等范畴。近年来,结合现代医学,中医对CHB的病因、病位以及其演变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的认识。
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CHB根本原因是HBV感染,由于HBV的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导致慢性化,致成CHB。中医学根据其理论基础,结合CHB患者的临床症状,有不同的认识,如夏红梅等认为湿热蕴结是CHB的始动病理因素,且贯穿本病的全过程,涉及各种类型及多种证候,其病机关键在于一个“湿”字;张秋云认为CHB的始发病因是“湿热疫毒”伤于肝,还有继发的瘀毒、痰湿作用于肝,导致肝脏之形体实质受损,基本病机是“毒损肝体,祸及肝用”;金实认为,CHB为疫毒之邪入侵,蕴伏日久,损伤肝、脾、肾,导致正虚邪实,并提出邪气亢盛,正气起而相争,病情多处于活动期;若正气亏虚,无力逐邪,邪亦不盛,多表现为病情相对平稳,久而难复,症状不明显或仅感疲乏等。蒋幼林根据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,认识到慢性乙肝的病因病机不外湿、热、毒、瘀、虚5个方面,其发病是一个邪正相争的过程,其病机关系到正虚和邪恋两个方面,正虚是病程久延的内在因素,邪恋是导致肝炎转为慢性的主要条件;包剑锋等参阅中医古籍中相关论述,并结合现代医学对CHB的认识、研究成果进行探讨分析,认为外感“疫毒”是CHB发病的根本条件,正气不足是发病基础,湿热、虚实、瘀相互夹杂共同为病。
笔者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因素主要有以下7点:①湿热,②肝郁,③脾虚,④气滞,⑤血瘀,⑥阴损,⑦阳虚,在这7点因素中,湿热是构成本病的主要病因,并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。湿热蕴结日久,虽多有虚证,但大多数同时伴有湿热之证存在,即虚实夹杂,而其它几点实属病理变化。因为本病的发生过程,是湿热内侵,与人体正气相搏,阻碍气机、耗伤正气,导致肝郁、脾虚、气滞,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,如肝气郁结,不得疏泄,进而横逆犯脾,可导致肝脾失调,脾失健运;肝气郁结,肝血运行障碍,会加重或导致气滞、血瘀;又如余邪久羁,或气郁化火,则可出现阴损之候;久病及肾,阴损及阳,又可出现阳虚之证,再则湿乃阴邪易于困厄、耗伤阳气,也会导致阳虚。上述几点因素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可互为因果,往往有两点以上因素共同存在,在疾病的不同阶段,根据邪正盛衰、体质差异等因素可有所偏胜。
推荐文章